返回第228章 农具3(2 / 2)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首页

“还有能够骑在上面插秧的秧马。”

天幕下的人都在想为何自己的手如此之慢,一下子记不下来如此多的东西。

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巨大幸福。

“而到了明清的时候,还有风力风车的出现,就是用风力驱动水车,在沿海地区还有风力丰富的地方可以提高灌溉效率,扩大灌溉面积。”

明清时候的人还是等到了他们这个时候没有的新东西,也很是兴致勃勃的。

朱清谷调整了一下图片,将一些结构细节展现出来,“……在小块土地又或者是山区这些地方是不是不好耕种?又或者是牛生病了,一些家庭里没有牛该怎么办?那么明清时候出现的代耕架一定能够满足需求。”

大家就看到了上面的绳索和滑轮牵引着的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有些一知半解,但还是努力记录下来。

墨家人和公输家的人,又或者是后来朝代的一些大工、大匠就能够看得出其中的奥妙来。

朱元璋眼前一亮,“咱那时候要是有这东西,还用给地主家放牛?”

“我看到了朱姑娘的后世还是用牛和曲辕犁,也不知道这样东西用得广不广,况且这么大的东西,在普通百姓家里也不好安置。”朱标冷静的分析。

朱元璋兴奋的脑袋也冷静下来,“这倒是,且先看看,让工部的人做一个试试看。”

……

“代耕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利用人力,它也可以灵活搭配,有人用人,有牛用牛,操作是比较灵活的。”

“明清的时候,还改进了铁搭。”朱清谷放出来一个有点类似于‘钉耙’的农具。

天幕下没见过的人也都开了眼界,原来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农具。

现在朱清谷在天幕上说了,他们也才知道。

“铁搭可以用来翻土、碎土和整地,更加适合用在南方的水田里,为水稻提供更好的苗床,提高产率。”

……

陆陆续续又是说了好几种农具,都是明清之时改进的。

天幕下的人也都收获颇多。

农事和国家的稳定息息相关,不仅仅只是田头地间的老百姓会关注,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在关注。

嬴政便是马上下令,“速集匠作,依照天幕所说,研造新式农具,呈于朕前查验,若是还有人改进天幕农具,也可加官进爵!”

之前他答应墨家的,只要墨家造出纸来,就给予他们所要的。

眼看着墨家子弟被调入匠作大监手下,现在还被嬴政准许流通墨家子弟所新作的墨书,农家也想着加一把力。

他们自然也想要出一本能够流传千载的农书。

就像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样。

一时之间不少人都忙碌起来。

良种又或者是肥料见效可能都不是那么快,见效最快自然就是农具。

但是农具和牛也一直都是一个稀缺物,尤其是一些朝代,铁也一直都是比较少的,但是木头的他们可以。

于是他们就看上了那些犁还有刚才的那个什么代耕架。

一时之间,木匠都亮起眼睛来了。

朱姑娘就是他们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