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官员回到朝堂之后,由于有案底,升迁是无望了。
但有了朱由检的支持,和那些东林人斗上一斗,还是没有问题的。
关键的是占据官位的位置,让东林人不能快速的往上升迁,这就给了朱由检挑选属意官员的时间。
朱由检准备大做文章,于是他很快回到乾清宫,找来内阁,喜气洋洋的给他们说朕有了皇子,十分的高兴,想要大赦天下。
对于这个,内阁也觉得十分正常,皇帝有了皇子,意味着后继有人,是朝廷大事,庆贺一番也是必须的。
这时,已经入阁的周延儒问道“陛下不知有何安排?”
朱由检听了想了想,说道“周延儒你文笔不错,就给朕写个圣旨,昭告天下,朕喜得皇子,大赦天下。”
“是!陛下!”周延儒接到的这个任务,可是昭告天下的圣旨,可是给天下读书人看的,这捉刀的人,人气自然水涨船高,想不留名都不可能,于是周延儒很高兴的接了下来。
其他的年轻内阁看到周延儒如此受宠,脸上露出嫉妒神情,朱由检自然把这些看在眼里,你们天天跟着东林人混,朕可能给你们机会?
“内阁通知一下群臣,明日早朝取消,大家都休息一天,还有,朕要宴请内阁以及一些爱卿,庆贺一下。”朱由检本意大宴群臣,只是想到国库空虚,同时陕西的灾民都快饿死了,再这么做是不是太过了。
所以,朱由检虽然也搞庆贺,也只是简简单单的搞上那么几桌,不就是把平时皇帝吃的,端出来给他们吃,后面缩减一些开销,也就补回来了。
那些内阁一听,敢情还有御酒喝,自然高兴,当然贡品是少不了的,不过在那些内阁眼里,不过九牛一毛而已,不值一提。
皇帝准备赐宴,而山西的灾民却在为一口饭而发愁,作为赈灾大臣的徐光启,今天就很不高兴,本来从府谷县来的黏土,已经运到钻井队,准备明天试钻。
谁知高奴县的赈灾粮到了,徐光启自然先去看看赈灾粮的情况,谁知到了地方一看,顿时一股火就冒了出来。
原来,本应到高奴一千担的粮食,结果验收的时候,竟然只有六百担,其它的那些粮食到哪里去了?
别以为运粮官没有解释,他委屈的说道“粮食从江南一路运来,人吃马嚼的,再加上船运,能有六百担,已经是烧高香了。”
徐光启要是信了他的鬼话,那才真见鬼了,徐光启开始给那个运粮官算细账,从江南某地出发,该有多少消耗,到了那里又有多少的人力和马力,一笔笔,一项项,算的是清清楚楚。
运粮官一看不好糊弄,这才一下跪倒地上,连忙解释道“徐大人你没算错,可这一路有多少的关卡,在加上每位大人的孝敬,小的也不好做啊!”
徐光启听了,倒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粮食从出库开始就一路扒皮,什么县衙了,府库了,巡抚啊,漕运啊,等等,只要经手的,没有不拿的,等到了地方,一千担已经变成了六百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