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朱由检采用了亲自殴打言官的办法,能起到比廷杖更好的惩戒作用,毕竟被皇帝亲手殴打的言官能有几个?皇帝的侮辱性动作,能让那些言官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不敢在朝堂上,无凭无据的乱咬,也算打击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
这些,只是朱由检给言官一个警告,后面会逐渐的拆分瓦解这个体系,特别是东林官员,他们正是靠着言官起家的,瓦解言官犹如挖他们的墙角,不过一切都要慢慢来,并且朱由检暂时还不想动这些言官,后面一些事件,没有他们的参与,还真有点不好弄,有句话说的好,废物也有其利用的价值,此言不虚。
徐光启见皇帝为了庇护自己,竟然亲自出手,与言官周旋,自是感动不已,他用感激的目光看着皇帝,眼睛有些湿润起来。
“徐爱卿!接着奏本!”朱由检的声音从玉阶上传来,徐光启用袖袍擦了擦眼角,然后举起了奏板。
“自天启六年以来,山陕各处州县接连大旱,灾民日益增多,陛下体恤臣民,忧心如焚,百官出谋划策,竭力救灾,然始终无法解救灾民与水火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旱情严重,无法出产粮食,以致功败垂成,臣知番外有引进的甘薯,此物极其耐旱……”
徐光启先是肯定皇帝与百官的救灾成绩,同时也指出救灾不利的因素,又提出甘薯抗旱的优势,以及甘薯种植的方案,最后又把救灾的措施一一道来,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徐光启最后给奏章起了个名字,叫《甘薯救灾疏》“陛下!《甘薯救灾疏》利国利民,恳请陛下予以执行!”
徐光启的一片长篇大论,事实清楚,论述准确,救灾措施基本到位,干货满满,与那些无事就打嘴炮的言官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朱由检听了十分满意。
就算这样的优质奏章,也不能逃过那群言官的猛烈炮火,徐光启刚把奏章递上去,就有言官跳了出来“陛下!微臣对此奏章略有质疑,请与准奏!”
朱由检见此,也是无语了,这些家伙要是不让他们说话,还真的比杀他们还难,于是他皱着眉头,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说!”
“是!”言官说着一摆头,把目光投向了前面的徐光启,然后说道;“微臣有三处质疑的地方,还望徐大人给以解惑。”
徐光启回道;“这位大人请讲。”
“第一,微臣质疑甘薯是否有徐大人所说那样,抗旱能力很强,假如效果不明显,耽误救灾时机,这个责任谁来负?”言官所说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他精准的抓住甘薯是外来物种,大家都不熟悉此物的特性,有所质疑也是正常的。
“关于甘薯的特性,本官曾经在江南试种过,绝不是无的放矢。”徐光启说这话的时候,底气十分足,用事实说话是最有利的辩驳工具。
对于这个问题,朱由检也在明史上看到,确实有徐光启试种的记录,所以对言官的质疑,自然不屑一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