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期,华夏空前绝后的超绝国力让人们的自信心也达到了顶峰,对于白起的评价更多的是在赞美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人们只看到了白起的战绩,这是因为摆托了内耗的唐帝国将自己所有的锋芒都对向了外界。
而在宋朝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将白起从武庙十哲里移除开始,便可以知道在此之后白起的声名如何了。赵匡胤认为:“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
例如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这样写白起:“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
汉代的文人们是这样写的白起:“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
他们都在说,白起这个人啊他很厉害,是少有的古之神将,他的功劳对于秦统一天下来言大得多呢!可惜啊,最后功高震主,再加上秦国一统天下总要安抚诸国的,白起也只能为他之前血腥的手段落下个凄惨的下场了。
不过呢,白起的死传遍秦国之后,听闻的老秦人没有一个不为他悲伤啊,因为白起对于六国而言是一个大魔王,但是对于老秦人而言却是他们的英雄啊!
看完了汉代史学文学的评价后,我们再来看看口碑两极分化的宋朝是如何写白起的:“予读太史公白起传,秦之再攻邯郸也......盖为之流涕也。”嗯,大宋的一些文人在为无辜的六国士兵同情流涕!
“夫兵之设非以害人,所以养人也。残暴如此,其谁与之?秦七世役诸侯......欺与国,诛已降,使诸侯疑而百姓怨,不智莫大焉。秦所以失天下之故多矣,在此三者。”
秦国就是白起这样的人太多了,所以才丢失了天下,我们不能学习秦朝的残暴和重武,武者会导致亡国啊!所以我们要以文驭武,我们要仁义天下。
其实从各朝对白起的评价我们就能分辨各朝的社会风向和社会情况是如何了。
对白起褒贬较为中和的是汉朝,承继秦朝的汉朝很客观的评价了白起的一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乱世,对于白起这样的一统级的大将是各种的赞美。
各项处于华夏古代王朝巅峰的唐朝,则是对白起褒扬更多于贬低,他们只看到了自己军事上的极为优秀的一位先祖。
而经历了五代十国乱世的宋朝,避重就轻的逃避式的选择了以文驭武的国家制度,所以对于传统的武将、纯粹的武将,宋朝更多的是挑刺和贬低。
而各个时期的国力和各自的军事实力其实也影响了他们对白起的看法。】
秦朝咸阳宫
“武安君也算是为先祖戴罪了吧。”嬴政叹了一口气道,白起坑杀诸侯国的降卒,他一个主帅有带兵打仗的权力,难道还有处置战后的这些涉及外交上的权力吗?没有朝廷中枢的暗自指使,白起怎么会痛下杀手。
歼灭战的理念并不是这种“歼灭”!
“我大秦在武安君死后也是恢复了其荣誉,不过要想将武安君彻底正确的评价,恐怕还要再安抚六国旧地多年啊!”现在大秦朝廷直接抬白起,天下民心不稳啊!
嬴政看到后世各朝对大秦神将白起的评价,尤其是宋朝的评价后更是不屑,他冷笑道:“强者的眼里只会是别人的优点,弱者则是挑着比自己强的人各种的错误抓着不放,以为这样自己就能胜过强者了!”
“这个宋朝着实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