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逸离开皇宫后,一路向着南方前行。他的第一站是苏州,这个以温婉水乡和园林美景闻名的地方。当他踏入苏州城,就被那独特的韵味吸引住了。青石板路、白墙黑瓦,还有那潺潺流淌的河水,处处都透着诗意。
抵达苏州的客栈后,绵逸放下行囊,迫不及待地出门探寻。他漫步在河边,看着河面上穿梭的乌篷船,心中满是新奇。这时,一位撑船的老伯伯向他打招呼:“小公子,要坐船逛逛吗?”
绵逸眼睛一亮:“好呀,老伯伯,坐您的船能看到哪些好玩的地方呢?”
老伯伯笑着说:“这苏州城的美景可多啦!沿着这河,能看到好多有名的园林,像拙政园、狮子林,那可都是咱苏州的宝贝。”
绵逸兴奋不已,登上了乌篷船。船缓缓前行,老伯伯一边撑船,一边给绵逸介绍沿途的风景:“看那边,那是一座古老的石桥,叫枫桥,当年唐代的张继在这里写下了《枫桥夜泊》呢。”
绵逸望着那座石桥,脑海中浮现出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不禁感叹道:“原来这就是枫桥啊,没想到能亲眼看到。老伯伯,您能再给我讲讲苏州的其他故事吗?”
老伯伯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苏州的丝绸文化,还有那些精美的苏绣。绵逸听得入神,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
下了船,绵逸来到了拙政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池沼,一步一景,美不胜收。他遇到了一位正在写生的画家,画家专注地描绘着眼前的景色,丝毫没有察觉到绵逸的靠近。
绵逸好奇地看着画家的画,忍不住赞叹:“您画得真好,把这园子的美都画出来了。”
画家抬起头,微笑着说:“小公子过奖了。拙政园的美,是怎么画都画不完的。你也是来画画的吗?”
绵逸连忙摆手:“我是来记录各地文化的,也喜欢画画,不过还在学习中。您能教教我怎么画好园林的景色吗?”
画家欣然应允,耐心地给绵逸讲解绘画技巧,从构图到色彩,从远近关系到细节描绘。绵逸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
“师傅,像这种假山的纹理要怎么画才能更逼真呢?”绵逸指着一座假山问道。
画家拿起画笔,示范着:“你看,先勾勒出大致的轮廓,然后用不同深浅的线条来表现它的纹理和明暗,这样就能体现出立体感了。”
绵逸照着画家的方法尝试,虽然画得还不太熟练,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他感激地说:“师傅,太感谢您了,您的教导让我受益匪浅。”
离开拙政园后,绵逸又去了苏州的丝绸坊。一位老工匠正在织机前忙碌,熟练地操作着丝线。
绵逸走上前,恭敬地问:“老人家,我能看看您是怎么织丝绸的吗?听说苏州的丝绸特别有名。”
老工匠停下手中的活,笑着说:“当然可以,小公子。这丝绸啊,可是我们苏州的骄傲。从养蚕、抽丝到织成绸缎,每一步都有讲究呢。”
老工匠详细地给绵逸介绍了丝绸的制作过程,绵逸惊叹不已:“原来丝绸的制作这么复杂,真是太了不起了。老人家,我能把这些写进我的书里,让更多人了解苏州的丝绸文化吗?”
老工匠连连点头:“好啊,好啊,让更多的人知道咱苏州的好东西。”
在苏州的日子里,绵逸每天都忙碌而充实。他品尝了苏州的特色美食,如松鼠鳜鱼、梅花糕等,还观看了精彩的昆曲表演。回到客栈后,他会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整理成文字,配上自己画的草图。
一天晚上,绵逸正在客栈里整理资料,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丝竹声。他好奇地推开窗户,看到一群人正在河边演奏江南丝竹。
他下楼来到河边,静静地聆听着。一曲终了,他忍不住鼓掌:“太好听了!这就是江南丝竹吧,以前只在宫里听说过,没想到今天能亲耳听到。”
一位乐手笑着说:“小公子喜欢啊?这江南丝竹可是我们江南的特色,讲究的是‘小、细、轻、雅’。”
绵逸请教道:“我对这些文化特别感兴趣,您能给我讲讲江南丝竹的来历和特点吗?”
乐手热情地介绍起来,从江南丝竹的起源,到它的演奏乐器、曲目风格。绵逸听得入迷,还拿出本子记录下一些关键信息。
离开苏州后,绵逸继续南下,来到了福建。在福建的土楼,他被那独特的建筑风格震撼了。巨大的圆形土楼,仿佛一座坚固的城堡,里面住着许多人家。
他走进一座土楼,遇到了一位热情的阿婆。阿婆看到他,笑着问:“小公子,你从哪里来呀?是来参观我们土楼的吗?”
绵逸连忙回答:“阿婆,我从京城来,对这里的文化很感兴趣。阿婆,您能给我讲讲土楼的故事吗?”
阿婆带着绵逸在土楼里参观,一边走一边说:“这土楼啊,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以前为了抵御外敌,大家就建了这种又大又坚固的房子,一家人都住在里面,可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