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她唯一只有晚上等大家睡着后,才有机会进入空间。
她现在就把希望放在她的随身空间上了,希望自己的这个随身空间,里面物资充裕,让她能在这个时代,过的轻松一些。
回去的路上,几人更熟悉了,气氛也比来时轻松了很多。
“三哥,知青点只有这两间房间吗?”
唐瑜不习惯与这么多人住一起,身为富家千金的张爱华,其实更不习惯。
“以后如果再来知青,要怎么办。我们女知青的房间,如果再多一人,真的挤都挤不下了。”
陈旭也不习惯与人同睡一张床,翻找了张建民的记忆,才说到:“其实在徐家村的知青,并不止知青点这些人。之前也有些知青受不住知青点的拥挤,搬出去在村民家搭伙生活的。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人,没过多久就在村里找到了对象,成了村里人。”
开始时,可能真的只是租住在村民家搭伙生活。但村里也没有几家有多余的房间出租,那些挤出房间愿意接受与陌生人同住的,必然是有自己私心的。
有些简单些的,就是图知青的粮食与钱财,同吃同住的,谁能说清楚这些粮食是怎么没有的。
还有些心思可能就比较深一些,比如家里有到了适婚年龄的儿女,想要找一门城市户口的亲家的。如果知青住在自己家里,与家里孩子同进同出的,一来二去,不就有可能处出感情了,接下去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还有更简单粗暴的,知青住进来后,把儿女往知青房里一推,门一关,谁能说清楚。在这个流言能逼死人的时代,在这里无亲无故的知青,只能认下。
后来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默契,演变成如果知青透露出想要搭伙住到村民家的,就意味着这知青有与村里人结亲的意向。
“你们两个千万别打住到村民家的念头。”
唐瑜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我听说有些村里是允许知青自己建房的,不过知青只有居住权,如果以后知青回城了,这房子就要送给村里了。”唐玉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是唐瑜看过的小说多啊。
“不知道徐家村是不是允许。”
张爱华转头看向张建民,“如果村里允许知青建房,即使我们只有居住权,我觉得也是值得的,毕竟我们还不知道要在这里待多久。”她不能说至少我们在这里的时候,享受到了便利这种话,这个时代最忌讳的就是享受。
陈旭看了唐玉一眼,他不记得他奶奶当知青的时候,有在村里建房啊,难道是奶奶没有提过?
“我等会去问问村长,看看有没有这种情况。”
唐瑜眼神里都是激动,“那你们可不可以带我一个,我手里钱不多,我只要一个房间就行。”
“说什么呢,这有什么带不带的,我们都是知青,在这里也没有地,如果真能建房,你自己出钱建的房子,那我们就只是房子建在一起而已。”张爱华想的是,如果唐玉能和他们一起建房,那他们兄妹俩也就不是唯一自己出来建房的知青,也就不那么特殊了。
不要搞特殊,就是她们爷爷对他们的要求。
而唐瑜只想用最少的钱,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