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瑶在经过一番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再也不喝酒了。随后,她收拾心情,真正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王家屯女子衣不蔽体的场景深深刻在她脑海中,让她一直在思考解决百姓穿衣问题的办法。原本毫无头绪,但她每天在“唐石化”溜达时,思考如何处理石油副产品时,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词——“人造纤维”。
虽然她没本事用石油搞出尼龙,但人造纤维的种类多种多样。她绞尽脑汁,把脑海中的有机化学知识翻了个遍,最终将目标锁定在醋酸纤维上。
在经过多次实验后,李梦瑶终于敲定了方案——用秸秆获取纤维素,并加以处理,制成人造纤维。
然而,实验只是实验,真正实践起来困难重重。
为获得纤维素,她让“唐石化”的所有员工全部出动,用各种方法粉碎秸秆。然而,传统方法提取的纤维素不仅颜色不好看,还很脆,长度也不一致。
最终,李梦瑶亲自设计了一台手摇滚筒式磨盘,解决了纤维长度和质地不均的问题。
醋酸是人造纤维的关键原料,但用醋提纯醋酸成本极高。李梦瑶跑遍了长安的大大小小酿醋作坊,发现市面上的醋价格不菲,用醋提取醋酸根本不划算。
为此,她另辟蹊径,决定从木酸中提取醋酸。木酸是通过干馏秸秆获得的,但要获得高纯度的木酸,需要精准的温度控制。
为了精准控温,李梦瑶设计并制作了一套锥形金属温度计。虽然这设备有些粗糙,但用来控制干馏炉的温度绰绰有余。最终,她通过蒸馏和冷凝,不断提纯木酸,终于提炼出了符合要求的醋酸。
经过十天的折腾和无数次的失败,李梦瑶终于在玻璃喷头上看到了第一批人造丝。看着那细长而光滑的丝线,她忍不住大笑三声,激动得差点抱着玻璃喷头亲一口。
拿到第一批人造丝后,李梦瑶迫不及待地跑到了东宫,将丝送到太子妃郑观音面前。
李梦瑶一进门,就扬了扬手里的丝线,开门见山道:“嫂子,这东西帮我纺线织布!”
郑观音放下手里的茶盏,看了她一眼,拿过那缕丝线端详,眉头微皱:“这是什么啊?我做了这么久的布匹生意,还真没见过这种丝线。”
“别问了,反正你快点帮我弄好就是了。”李梦瑶摆摆手,一脸迫不及待。
郑观音笑着摇了摇头:“行吧,我马上安排。不过……对了,太子要回来了。”
“这么快?清河崔氏也太不经折腾了吧?”李梦瑶撇了撇嘴,一脸不解。
郑观音抿了口茶,神情复杂:“不是清河崔氏不抗折腾,是齐王太厉害了。”
“元吉?和他有什么关系?这次他匆匆离开长安,就是为了这事儿?”李梦瑶疑惑地问。
“对啊。本来太子预估,就算再顺利,也要花半年时间,才能彻底把清河崔氏的纸业挤出关中和关东。可齐王一去没多久,清河崔氏就开始疯狂贱卖产业。”郑观音放下茶盏,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可思议。
李梦瑶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满是疑问:“哎,他们到底用了什么手段啊?那可是百年世家,就这么要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