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章 联盟初兴,挑战暗涌(1 / 2)荣耀归来仍是少年首页

宇宙文明峰会圆满落幕,宇宙文明资源共享联盟的筹备工作在万众瞩目中火热开启。苏瑶,这位在人类应对宇宙危机中脱颖而出的核心人物,肩负着推动联盟顺利成立的重任,往来穿梭于地球与各个参与文明的星球之间。每一次星际旅行,都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期许,也伴随着无数需要协调解决的复杂事务。

在地球的宇宙探索总部,一间被专门辟为联盟筹备指挥中心的办公室里,气氛紧张而忙碌。墙壁上挂满了来自不同文明的星图、密密麻麻的合作草案以及实时更新的谈判进度表。工作人员们脚步匆匆,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交织在一起,他们全神贯注地对接各项事务,力求每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苏瑶女士,来自泽塔星系的文明代表对资源分配中关于稀有晶体矿的比例提出了强烈异议。”助理小李神色匆匆地走进办公室,将一份标注着紧急字样的文件递到苏瑶面前。

苏瑶停下手中的工作,接过文件,深邃的目光迅速扫过每一行字,眉头微微皱起:“意料之中,但我们必须在保障人类合理权益的基础上,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马上安排一次视频会议,我要和他们坦诚沟通。”

几个小时后,视频会议准时开始。屏幕中,泽塔星系的代表身形修长,周身环绕着神秘的淡蓝色光晕,他的面部轮廓线条流畅,双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通过先进的翻译装置,他的声音清晰地传来:“在我们的星球,稀有晶体矿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关键,直接关系到我们能源系统的升级与星际航行技术的突破。按照目前的分配方案,我们的发展需求将难以得到满足,这对我们文明的未来至关重要。”

苏瑶微微点头,表情诚恳而坚定:“我完全理解贵方的顾虑,稀有晶体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请您也明白,宇宙文明资源共享联盟的宗旨是促进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我们可以在开采技术上进行深度合作,我方拥有先进的纳米开采技术,或许能为提高开采效率提供新思路。同时,我们还可以共同探索其他资源的互补利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更好地满足各方需求。”

这场谈判持续了数小时,双方你来我往,就资源分配比例、技术合作细节、后续保障机制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会议室里的气氛时而紧张,时而缓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文明的利益据理力争。最终,在苏瑶的不懈努力与双方的共同让步下,达成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保障了泽塔星系文明对稀有晶体矿的关键需求,确保他们的科技发展不受阻碍,又为人类争取到了合理的资源份额,推动联盟筹备工作继续稳步前行。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各项科研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备受瞩目的“宇宙灯塔计划”首个观测站在月球背面正式破土动工。月球背面,这片从未被地球电磁干扰触及的净土,是进行宇宙观测的绝佳场所,它能让人类更清晰地聆听宇宙深处的声音。

一支由多国宇航员和工程师组成的建设团队,身着特制的厚重宇航服,在低重力环境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他们的身影在月球表面的尘埃中若隐若现,犹如一群在银色荒原上辛勤耕耘的开拓者。

“注意材料的拼接精度,这关乎观测站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未来的观测数据。”中国宇航员李阳通过通讯频道,声音沉稳而有力地提醒着队友。他手中熟练地操控着一台大型机械臂,精准地将一块巨大的观测设备组件放置到位,动作流畅而娴熟,仿佛与机械臂融为一体。

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重重难题如拦路虎般横亘在他们面前。月球表面的极端温差,白天高达127℃,夜晚则骤降至-183℃,对建筑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普通材料在如此剧烈的温度变化下,很快就会出现变形、脆裂等问题。而低重力环境下的施工,也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工具的使用、材料的搬运都需要特殊的技巧和设备。

面对这些挑战,科研团队并没有退缩。他们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终于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隔热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由多层纳米级结构组成,内部填充了特殊的气凝胶,能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都保持出色的稳定性,有效抵御月球表面的极端温差。同时,工程师们对施工工具进行了创新改进,设计出一系列适应低重力环境的辅助设备,通过磁力吸附、气流悬浮等技术,成功克服了低重力带来的操作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