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泰明接到圣旨之后,获知高泰景已然身亡,心里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兴高采烈地带上几位得力的部将,马不停蹄地进了大理城。
待他们一行人抵达皇宫之后,宫里的太监一路引领着高泰明来到了大殿之上。
然而,令高泰明深感诧异的是,当他踏入那熟悉的宫殿时,目光所及之处,竟未见到父亲高升泰的身影。
偌大的殿堂内,唯有小妹高湄正端庄地端坐在椅中。
望着眼前这般出乎意料的景象,高泰明不禁眉头紧蹙,满脸狐疑地质问道:“小妹,父皇此刻身在何方?缘何未见其踪?”
只见高湄微微一笑,朱唇轻启道:“大哥莫要担忧,父皇安然无虞。稍后小妹自会引领大哥前去拜见他老人家。”
高泰明听闻此言,心中虽稍有宽慰,但疑虑并未完全消除。
高湄依旧面带微笑,缓声道:“大哥,咱大中国初立,百废待兴,正是急需用人之时。父皇深知大哥能力非凡,有意将您留在大理城中,委以重任,共襄国之大计。”
高泰明何等聪慧,瞬间便洞悉了高湄话中的深意。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嘲讽道:“哼!只怕这并非父皇之意,而是小妹你处心积虑所想吧。你将我困留于这大理城中,不就是妄图借机剥夺我的军权么?”
面对高泰明毫不留情的质问,高湄面色一怔,但很快便恢复如常,娇嗔道:“大哥这话可就冤枉小妹了。小妹不过区区一介女流之辈,对朝堂政事所知甚少,岂敢妄作主张。一切皆是依父皇之意行事,待到面见父皇之后,是非曲直自有分晓。”
说罢,她盈盈起身,款步走向殿门,示意高泰明随她一同前往觐见高升泰。
高泰明只得跟了上去。
高升泰见到高泰明后,感慨万千地说道:“泰明啊,自从泰景死后,为父就只剩下你这一个儿子了。你在外统领兵马,为父实在难以安心呐!沙场之上生死难料,万一你遭遇什么不测,将来还有谁能够继承咱这大中国的皇位呢?”
“所以为父有意将你留在大理城内,处理朝中政务。”
高泰明听后,赶忙应道:“能时常陪伴在父亲身旁,自然是孩儿莫大的荣幸。但眼下强敌环伺,孩儿着实不敢有丝毫松懈呀。”
高升泰微微颔首,表示理解,接着说道:“你所说的强敌可是那段誉?哼!如今你二弟高泰景已然离世,咱家高家前所未有的团结。这大理城周边,已有十万大军集结待命。就凭那区区段誉,又怎能掀起什么风浪呢?”
然而高泰明却摇了摇头,面色凝重地说道:“比起段誉,孩儿更为忧心的乃是那赫连铁树。此前高泰景曾向赫连铁树请求援兵相助,据闻那赫连铁树已率大军朝着大理进发而来。”
此时,高湄突然插话道:“此事倒也不难解决。西夏与咱们大中国本就是盟友,父皇您只需亲笔修书一封致予那赫连铁树,说明大理城所面临的危机已然解除,想必他自会退兵而去。”
高泰明紧皱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啊!俗话说得好,请神容易送神难呐!”
一旁的高湄却是不以为意,轻描淡写地回应道:“大哥何必如此担忧?想当初,泰景不是已经许诺将会川和建昌两地让给西夏以及吐蕃了嘛?既然话已出口,如今我们依旧照此行事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