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袁隗:汝妻子吾自养之!(求首订)(15)(1 / 2)三国:我不是刘辩首页

第70章 袁隗:汝妻子吾自养之!求首订1/5

雒阳城中,太子与皇甫嵩剿灭豫州黄巾军的战报已送达多日。

盘踞在豫州的十余万黄巾军被一举荡平,此消息传来,无论是朝堂之上的公卿百官,还是三河之地的百姓,皆如释重负,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豫州与雒阳距离极近,若黄巾军挥师西进,短短半月便能兵临城下,实在令人难以安眠。

加之朝中官员里,豫州籍人数居多,他们虽身处朝堂不必直面黄巾军的威胁,却无时无刻不忧心家族的安危。

不过太子和皇甫嵩以不到五万人的兵力平定了十六、七万黄巾军,这也说明这群泥腿子的确羸弱不堪一击。

当曾经被视作生死存亡威胁的外敌,骤然暴露出弱小的本质,原本因共同御敌而紧密团结的内部,也开始悄然出现裂痕。

休沐日,袁隗在府上邀请太尉杨赐、尚书令刘陶,光禄大夫刘宽,以及司徒府长史何颙、御史中丞韩馥、侍御史胡毋班、骑都尉张邈、尚书郎郑泰以及司徒府掾伍琼等一众今文学派士人聚集于府上,如此大规模的集会,自然难以逃过古文学派的耳目。

然而古文学派对此并未给予过多关注,如今攻守之势易形也。

在他们看来,古文学派早已摆脱过去被打压的困境,不再是那个只能在中下层士人之间发展,难登大雅之堂的学派。

大汉的掌权者是当今的太子殿下,而太子太傅是古文学派的领军人物卢植,太子少傅兼太子未来岳父则是古文学派的士人领袖荀爽,太子的两位师傅皆出自古文学派。只要太子的地位稳固,古文学派的崛起便势不可挡。

更何况,卢植如今身兼冀州刺史、太子太傅、北中郎将三项要职,还被赐予假节钺的权力,堪称大汉当下权势最为显赫的臣子。古文学派的另一位巨擘蔡邕,也担任了徐州刺史,并被授予假节之权。古文学派之势可谓如日中天,即便三公之中有两位是今文学派士人,又能如何呢?

马日磾不屑地表示,难不成今文学派的这群虫豸还能把他们古文学派的这几位巨头统统扳倒吗?

只是,马日磾没有想到,他的那位姑丈还真是这么打算的。

司徒府中,袁隗看向今日召集的众人,神色凝重道:“诸位,今日列席之人或为我今文学派中流砥柱,或为今文学派之青年俊才,老夫也不多赘言,只问你们一句,甘愿让今文学派在我们这一代没落吗?”

袁隗的声音很平淡,但他的话语却是令在座众人不自觉挺起了背脊,尤其是那些年轻人。

无论今文学派面临何等困境,都不能改变袁隗在今文学派的士人领袖地位,更不能改变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士族地位和袁隗本人司徒的官职,能受到当朝司徒如此认可,这群年轻人自然是感动的。

而老一辈的今文学派大佬们,诸如杨赐、刘陶和刘宽几人虽面上不显,心中却还是燃起了一团火焰。

无论今文学派走下坡路是否是他们的原因,无论今文学派在后世是何等地位,也无论他们做了再多的努力,今文学派的后人只要提及他们几人,只会说今文学派的官学地位是在他们这一代丢失的。

这令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今文学派士人如何能接受?

“王子师遣其子王景以探望其母为由返京,昨日入雒阳后给老夫带了一封书信。”说着,袁隗从袖中取出一封竹简,故作神秘地看向众人。

“次阳公,王豫州信中写了何事?”

作为袁隗的司徒府长史,何颙自然积极地充当起了袁隗的捧哏。

“此非王子师书信,乃是张角之书信!”

袁隗看着错愕的众人,起身亲自将书信递给右侧下首位的杨赐,见袁隗竟然没有当众将书信内容念出,还亲自递送竹简,杨赐的心中对这封书信的内容也是愈加好奇。

究竟是怎样一封书信,竟让袁隗如此小心谨慎,却又认为能够帮助他们今文学派打个翻身仗?然而当杨赐翻开这封竹简阅读其中内容之时,顿时面色煞白,握着竹简的双手指尖发白,身躯颤抖,感觉手中的竹简似有千钧之重,猛地看向袁隗惊诧道:“啊!?怎……次阳,汝怎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