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7章 余晖中的伫立(2 / 2)辞职之后首页

这时候是下午四点多,和农机厂只隔着一条马路的古城商业大市场,数百个鸽子笼般的小商铺都开着门,人流量还不小,生意好像还不错,于是我横穿过不到六米宽的马路,走进了对面的市场。

这个市场是由当地村民集资两千万元,于三年前建成的,由两纵两横,共四条各一百多米长的步行街组成,经营品种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所有商品。有卖服装布皮的,有经营日杂百货的,也有销售粮油副食的,当然少不了经营各种吃食的小饭店。主打的就是生活必需品应有尽有,每样东西能让你不出这个市场,就能做到货比三家。商品丰富,挑选余地大,确实给城区居民和附近农村群众,提供了一站式购物的便利,给大家的生活提供相当大的方便。

古城县的总人口超过了五十万人,因为依附着矿区,有古城矿区十余万职工家属打底,全县城镇居民人口的占比,比周边其他县城高出至少一倍。

和农民比起来的,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更强。

虽然古城县新城区开发已经五六年了,县级行政机关也都把办公地点迁到了新城区,但新城区的人气一直没有提起来,商业氛围始终没有形成,不但没有对老城区的商业人流形成虹吸效应,新城区的居民采购生活物资,反而会舍近求远,跑到商品更丰富,商业气息更浓厚,而且价格也相对经济的老城区来。

不但城镇居民更喜欢在老城购物,在四里八乡农村群众的意识中,老城才是古城县的县城所在地,而新城只是衙门和当官人待的地方,他们嘴里所说的:“到城里上会去咧!”“到县里去买东西”,一定是专指老城区,而不是政府千方百计想吸引他们去的新城。

种种因素叠加,使得交通方便,处于老城中心位置的大市场的生意一直比较好,即便现在刚刚过完春节,是传统的销售淡季,市场内的人流量依然不小,数百家商户几乎没有不开门营业的。

我并没有购物的想法,只是想随便转一转,想看看市场里有没有比较有特色的小饭馆,给自个的肠胃换个口味。

黄河宾馆的住宿条件还算不错,但餐厅的饭菜实在太差劲,连续几天没出宾馆的门,我早就把宾馆免费供应的自助餐吃的够够的了。

把大市场内的四条步行街齐齐转了个遍,吃了一盘卤汁炒凉粉,一碗能酸掉大牙的凉皮和一个核桃馍,我心满足地走出市场,准备再次横穿马路。当看到马路对面洒满了落日余晖的,百余米被岁月侵蚀得斑驳沧桑的红砖围墙时,我心里忽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条长长的围墙,是农机厂的,建成二十多年了,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破损的情况,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有点落寞,和相隔一条马路的大市场的繁华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站在马路这边的我,停下准备穿过马路的脚步,在离那道围墙不到十米远的地方,静静伫立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