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章 谁在背后捣鬼?(1 / 2)穿越三国做将军首页

曹操带着军队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急,他的脸色阴沉,目光中透着忧虑与坚毅。

“李逸,此番回京,怕是一场恶战。”曹操面色凝重地说道,声音在呼啸的风声中显得有些沙哑。

李逸目光坚定,紧紧握着缰绳,回道:“主公,末将愿与您共进退,刀山火海,在所不惜。定不叫那些奸人得逞。”

终于抵达京城,曹操顾不上休整,直接进宫面圣。他身着战甲,未卸风尘,步伐匆匆。

皇帝见到曹操,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既有对功臣的尊重,又有被谗言影响的疑虑。

“曹操,你此番边疆征战,辛苦了。但朝中有人弹劾你拥兵自重,意图不轨,你如何解释?”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虑,目光审视着眼前这位功臣。

曹操跪地,言辞恳切,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绝无二心。那些皆是小人的污蔑,望陛下明察。臣在边疆浴血奋战,只为保陛下江山稳固,百姓安宁。”

皇帝沉默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这时,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曹操战功赫赫,然其势力日益壮大,不得不防啊。如今他手握重兵,若有反心,后果不堪设想。”这位大臣眼神阴鸷,语气中充满了恶意。

曹操怒视那大臣,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你血口喷人,我曹操一心为国,何罪之有?我为陛下出生入死,你却在此搬弄是非,居心何在?”

殿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众人都屏住呼吸,不敢出声。

就在这时,又有大臣出来为曹操说话:“陛下,曹操忠心可鉴,不可轻信谗言。他多年来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若因此猜忌功臣,恐寒了将士们的心。”

双方争论不休,各执一词,皇帝左右为难,眉头紧锁。

最终,皇帝说道:“此事暂且搁置,待朕查明真相再做定夺。曹操,你先回府等候。”

曹操无奈,只得谢恩退下。他的脸色阴沉,心中满是愤懑。

回到府中,曹操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召集亲信,秘密商议对策。书房内烛光摇曳,气氛严肃。

“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幕后黑手,揭露他们的阴谋。”曹操说道,目光中透着决绝。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行动起来。

然而,敌人也没有闲着,他们在暗中加紧布置,准备给曹操致命一击。

曹操能否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化险为夷?京城的风云变幻又将如何收场?

曹操的亲信们分散各处,明察暗访,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试图寻找对曹操有利的证据。他们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每一个线索都如同黑暗中的微光,引领着他们前行。

而曹操则在府中静心思考着对策,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落入敌人精心设计的陷阱。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面色凝重,烛光将他的身影拉长,映在墙壁上,显得格外孤独而坚毅。

“主公,我们查到一些线索,似乎与某位朝中重臣有关。但此人背景深厚,关系错综复杂,调查起来颇为棘手。”一名亲信匆匆来报,额头上布满汗珠,神色紧张,声音中带着一丝焦虑。

曹操目光一凝,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继续查,一定要拿到确凿的证据。哪怕困难重重,也不能半途而废。不管背后牵扯到谁,都要一查到底。”

与此同时,那些企图陷害曹操的人也察觉到了曹操的动作,开始更加疯狂地策划阴谋。

“不能让曹操翻身,必须尽快把他扳倒。否则,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他们在阴暗的密室中暗中密谋,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们扭曲的面容。他们咬牙切齿,眼中充满了仇恨和恐惧。

在这紧张的局势下,曹操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他的府外布满了眼线,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每一次出门,每一次与人会面,都可能被敌人抓住把柄,成为攻击他的武器。

一日,曹操收到一封神秘信件,信是由一个匿名之人悄悄送来。信封上没有任何标记,字迹潦草却透着急切。信中暗示他有人要在宫中对皇帝进谗言,加害于他。

曹操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决定冒险再次进宫面圣。哪怕前路充满危险,他也义无反顾。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曹操跪地说道,声音中带着急切,额头触地,态度诚恳而坚决。

皇帝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不悦之色,语气中带着责备:“曹操,朕不是让你等候调查结果吗?为何擅自进宫?莫不是你心虚?”

曹操急忙道:“陛下,此事关乎生死,臣不得不来。若再拖延,恐生变故,到时后悔莫及。”

就在曹操向皇帝陈述事情的经过时,外面突然传来吵闹声。

“不好了,宫中起火了!”有人惊恐地喊道,声音尖锐刺耳,打破了宫殿的宁静。

顿时,宫中一片混乱。人们四处奔逃,呼喊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犹如末日来临。宫女们尖叫着,太监们慌不择路,侍卫们匆忙组织救火。

曹操心中暗叫不妙:“这定是敌人的阴谋。”他毫不犹豫地护着皇帝,准备撤离。

在混乱中,有人趁乱向曹操出手。刀光一闪,直逼曹操的后背,带着致命的寒意。

“保护主公!”李逸及时赶到,挥舞着长剑,与刺客展开激烈的搏斗。李逸的剑如疾风骤雨,刺客的招式阴险狠辣,双方一时间难分胜负。

经过一番惊险的周折,火势终于被扑灭,局面得到控制。宫人们疲惫不堪,宫殿内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