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7章 农具2(1 / 2)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首页

“夏商周时期,我们便是开始出现了青铜农器,比如说耒、耜,但是青铜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依旧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青铜更多是被上层人士所拥有,而更多的青铜还是用来制作礼器和兵器,并不是农具,因此这个时候依旧是木头和石头做的农具占据主导地位。”

天幕之上也出现了青铜鼎和青铜兵器,甚至有一群火柴人在祭拜或者是一群火柴人拿着青铜兵器相互砍杀。

很是生动形象。

天幕之下做皮影戏的手艺人倒是眼前一亮,倒是做惯了故事,要是学着天幕之上做些这些东西,又或者去农头地间看看有什么故事,岂不是很好?

可是除了天幕,还有谁想要看这些枯燥的农具变迁呢?

……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冶炼技术的发展,铁器开始出现,也就渐渐的有了铁制农具,比如说铁犁铧、铁镰、铁锄头等等。”

“而那个时候我们的老祖宗还在使用井田制这种制度。”

“井田制也就是将一块地划分为类似于‘井’样子的九块地,其余的八块是私田,中间的那块是公田,公田由八家一起耕种,收获归国家所有。”

朱清谷当然把井田制记得很清楚,她以前上历史课的时候学习井田制就有点好奇,这八家人是怎么商量一起耕种的?

万一有个人想要偷懒那怎么办?

因为人的天性就是想要用更少的力气办更多的事情,也就是这种‘惰性’才促使了科技的发展。

而天幕下的许多人对于井田制并不陌生。

就是那些一辈子在田头地间不识字的老农也依稀记得这些上古的传说,也有一些人是不知道的,现在就权当做科普了。

……

“而铁制农具的发展瓦解了井田制,因为铁制农具比之前的木头石头等材质制作的农具更加的坚固、锋利,不仅使用耐久好用,还提高了效率。”

“更多的人就可以去开垦更多的荒地,这些新开垦的地不在井田制的范围内,也逐渐冲击了井田制这个制度。”

“也正是因为提高了效率,以前的人劳作还需要大家一起,要不然做不完,但现在有了铁制农具,大家就可以只靠自己劳作了。”

天幕之上也逐渐放出一些图片来,比如说井田又比如说之前提到过的几样农具。

什么铁镰、铁锄头等等。

这些大家都很熟悉,都是常见的器具,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能够吃上饭所必须的东西。

“而这个时候,大家还是更加渴望有一种更加省时省力的农器出现。”

“铁犁铧的出现就代表着出现了牛耕种技术,人们学会了用牲畜来代替部分人力耕种,而农业生产也从人力耕种转向畜力耕种。”

天幕之上也渐渐出现了很多张照片,有清朝时候的老照片,人驱使着牛在田里耕种,也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用牛耕种的照片。

还有一张照片很新,对于朱清谷来说也不算很新了,那是前几年用父母的手机拍的,照片上还有人用牛耕种。

大水牛慢慢悠悠的走在前面,而人则是在后面驱赶着牛。

到了这两三年再回村,已经完全没有水牛黄牛的身影了,基本上都是去借个农机,而也没有谁家养牛了。

家家户户的院子都已经翻新了,有些翻新得就像是小别墅一样,那崭新的院子里都几乎没有了鸡的身影,更不用说身形硕大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