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那是什么?”胡姬愣了愣。
“母亲,秋千就是用绳索和木板在树枝上做好,坐上去能摇晃,五姐说太和宫里就有,特别好玩。”
“母亲,我要玩秋千!”胡亥现在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只知道玩。
听到太和宫三个字,胡姬脸色猛然变了,看了一眼满脸期待的儿子,愤怒道:“天天就知道玩,你十九弟嬴陵已经把商君书都背下来了,你呢?现在都还背不到。”
“从今天开始到年末,你若背不下商君书,哼!”
听到胡姬冷哼声,小胖子胡亥吓了一跳。
知道母亲平时什么都满足自己,若不按照她的话做,必然要吃皮肉之苦。
“诺!”
胡亥也是挨打过许多次,形成了条件反射,不敢再多提一句了。
“赵元,你去告诉少府令赵大人,请他多教教胡亥,本宫必有重谢!”
“诺!”
胡姬不怕赵高不答应,自从嬴政让赵高教导胡亥律法时,两人的利益就绑定在一起了。
“昭妃,等着!”胡姬眯着眼睛,眸子里多了一丝坚定。
……
大清早,太和宫。
嬴陵揉着屁股,一瘸一拐的来到隔壁房间,刚刚跪坐下来,就看到孟其之迈步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数名宦人,手里都端着沉重的竹简。
“老师好!”嬴陵站起来,恭敬拱手。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嬴陵发现孟其之并不是老顽固,许多方面还挺与时俱进的,师徒两人相互感观不错。
“休息了一天,精神状态好了许多。”孟其之捋着胡须,看了一眼得意弟子的眼睛,满意的点点头。
这段时间嬴陵的刻苦,他也看在眼里。
谁会拒绝一位放学还自己看书,聪明伶俐,还记忆好的弟子呢?
弟子休息,他却没有休息,忙着整理法家的书籍。
数个月的教学,让孟其之震惊的同时,也明白用以前教导学生的办法,在嬴陵这里行不通。
短短时间里,嬴陵已经能背诵商君书,大概能说出其中的含义。
以前教导的弟子,就算最为聪明的,短短数月连商君书都无法完全背诵,更不要说理解了。
商鞅以及后来弟子写的商君书,内容深刻,晦涩难懂,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
眼看商君书已经无法满足嬴陵的阅读要求,孟其之想办法搬了另外一套法家巨著过来。
“多谢老师关心!”嬴陵温润如玉,行为和礼仪都无可挑剔。
孟其之看到这一幕,满意的捋着胡须,微微额首。
得如此弟子,此生无憾!
“老师,今天我们要读什么书?”嬴陵睁大眼睛,好奇的看着木案上的竹简,一大堆放在木案上,宦人们还在忙碌着继续搬运。
嬴陵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明白许多规则。
战国百家争鸣,许多竹简都是当代大佬写出来的经典巨著,流传千年的。
眼前这堆竹简也是一样,必然是大佬所著,看孟棋子一脸严肃的模样,就觉得不简单。
“这些竹简都是我法家巨著,作者拥有经世之才,可惜招人妒忌,英年而逝,你猜猜是谁写的?”孟其之对着这堆竹简行了一礼,浑浊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哀伤,转头看着眼前的小团子。
“可是,韩非?”嬴陵愣了愣,脱口而出。